夜读经典 | 抱诚守真
民小编说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涵,不仅是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
最近,全新编撰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全面准确阐释了“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思想渊源和丰富内涵,还从大量典籍中选取了经典故事,通俗易懂,意涵深刻。
小编特意从每册中摘录一二形成一个系列,以飨读者。夜读经典,不容错过!也欢迎分享给你的学生、孩子哦!别忘了,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全国卷)就考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
今天的“夜读经典”,我们继续来听“诚信”的故事。
诚信
内涵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核心品德之一。它既是中华民族代代相继的处世之道和修业之本,也是衡量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古人非常重视诚信,认为“诚于内,信于外”是诚信的最高境界,诚信就是对美好品德的践行。不欺暗室是诚信,言出必行是诚信,急不相弃是诚信,推心置腹等都是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兴业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最为宝贵的美德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讲诚信的民族,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重视诚信文化。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传统的诚信美德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夜读 · 经典
抱诚守真
1.年少德高,诚信不欺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七岁的时候便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江南安抚张知白将晏殊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了朝廷。第二年,年仅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参加由宋真宗亲自主持的殿前问答考试。晏殊拿到试题之后,便上奏说道:“这个题目我早已写过了,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希望皇上能换一个题目。”他的真诚与才华受到真宗的赞赏,真宗准备让晏殊留在秘阁继续深造。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反问道:“唐朝名相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时人称神童)难道不是外地人吗?”晏殊学习勤奋,交友慎重。没过多久,真宗又提拔晏殊任太常寺奉礼郎。
2.直言不讳,坦诚第一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选址宴饮。于是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没钱宴请别人,独居家中,只与兄弟研讨学习。有一天,皇上要给太子选择老师,大臣们纷纷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由于晏殊平日里很少和大家聚会,因此,很少有人推荐晏殊。但是,真宗却认为晏殊最为合适,就任命他当太子的老师。很多大臣不理解,第二天又去问真宗,真宗对大臣们说:“我听说现在大臣们都通宵达旦地相互宴请和嬉游,唯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谨慎厚道的人,正可以当太子的老师。”晏殊上任后,有了见皇上的机会。皇上当面告诉晏殊选他为太子老师的理由,晏殊回答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宴请别人的钱。”真宗问道:“如果我赏你一大笔钱,你会怎么样呢?”晏殊说:“臣也不敢保证一定可以洁身自好。”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并将教育太子的重任托付给他。仁宗登位后,晏殊得以大用,累官至宰相。
《荀子》云:“诚者,君子之所守,政事之本也。”意思是:诚信是君子必须要遵守的品德,也是执政的根本。诚信是君子立身的根本,晏殊遇到见过的考题,能够请求皇帝将其更换。遇到皇帝询问时,也能实话实说,可见晏殊是一个诚实的君子。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真宗的赏识重用。
以上文章摘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诚信》
作者:翟博主编;党怀兴分册主编
文章来源 | 摘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诚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播音 | 陕西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王圣娟
微信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网开一面还是三面?3000 多年前的一个选择,他的仁德故事留传至今 | 夜读经典